
把你的東西丟到網路上賣(尤其是音樂)的時候,銷售狀況或許並不會完全的不樂觀,我們可以看看知名工業團體Nine Inch Nails(九吋釘)帶給我們活生生的例子。
3/18補充:
我整個忘記在NIN之前,還有RADIOHEAD已經做過類似的事情,RADIOHEAD的 In Rainbows專輯也是採用類似的手法操作,但是不管是狀況或是方法都有稍微的不一樣,關於RADIOHEAD的銷售狀況跟策略,大家可以很輕鬆的用"radiohead in rainbows + 銷售狀況"打在GOOGLE搜尋列裡面然後找到一脫拉庫的評論。不過大概的狀況是,大概只有四分之ㄧ下載這張專輯的人,願意付錢,大部分的人是覺得這是失敗的實驗,不過看清現實吧,唱片業者或是想要賣任何p2p抓的到的東西的人,得開始學著如何在有p2p的環境下生存了。本來沒人願意付錢,但是RADIOHEAD賺到了那16%的錢,而本來是0%,或許不會再成長,但是打不開一扇門,至少開了一扇窗。
NIN在3/2發行第 七張專輯GHOST I-IV,而這張專輯完全沒有簽約給任何唱片公司,他們用了十個禮拜錄製這張專輯,並且決定先從網路開始行銷。
"Ghost I-IV"會有36首概念單曲,這個概念般的MP3專輯有許多種購買的方式
- 免費下載!Ghost I-IV的前九首單曲,320kBPS ,DRM FREE,加上PDF檔,還有一些桌面等小玩意
- $5下載全部36首單曲加上40頁的PDF並可以選擇是FLAC 無損格式,或是APLLE無損格式(差在你要在哪種電腦上播放)
- $10購買雙CD套餐 這個組合包括:
- 雙CD
- 還是有可下載的電子版本,可以選擇是FLAC 無損格式,或是APLLE無損格式(差在你要在哪種電腦上播放)
- 100% DRM free
- 含有完整標籤,你就不用為了要讓你的MP3隨身聽SHOW歌名忙老半天。
- 16頁的歌本
- 還是含有40業的PDF檔,還那些桌面壁紙等小玩意
- $75高級包 這個組合包括: (我累了)他很高級!!!!有藍光DVD!!!!還有超精裝印刷本!!!請自己看圖吧!!!!按我看詳細
- $300超級高級包!!!!!上面那個高級的東西加上黑膠!!反正你能有什麼就會有什麼!!只有2500份
而且網站還曾經掛掉,直到3/4號才維修好以應付龐大的下載量。
而目前官方的數據購買及下載的人數已經超過750,000,收入已經超過160萬。
NIN的知名度無庸置疑,行銷策略也很抓的住人心(M型市場高低端都通吃了),加上整張專輯的概念,自然吸引了廣大的下載量,近年來改走網路銷售mp3或是用網路自我行銷成功的例子已經不再那麼少見了,或許需要一些先天的條件或是優勢,但是現在消費者的意向還有音樂製作者兼販賣者的該走的路線值得我們大家好好思考一下,畢竟我對行銷也沒什麼概念,就不在這邊放屁了。
附帶提一下這張演奏專輯的聽感,我個人覺得是依然冷硬,很值得你在做科學研究,或是調配一些奇怪的秘方的時候聽唷!!!!
按我試聽
Dean.
訊息來源:wiki ,NIN official
6 則留言:
U2大老說過啦
下載並不會扼殺市場
爛音樂才會!
爛還是不爛?
我覺得這比下載會不會扼殺市場還難思考。
爛的東西,是會扼殺到他們自己的市場沒錯。
那真的就會讓人分不清楚誰好誰爛嗎?
醜女也有人會愛。
總是有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嘛
(也可以說懂就懂不懂就不懂ㄚ)
醜女當然有人愛阿
隨心靈認同的情緒總是主觀意識
難以捉摸
但醜女能有多少人愛?
誰都希望自己能被認同吧
就算不是眾所皆知的矚目
也要有固定的班底粉絲來支持自己不管內在或外在的理念吧
如果最後只剩幾隻小貓作伴
感情是有點淒涼?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不是嗎?
所以我們認為的好東西
為什麼沒有市場?
因為是BONO說的爛音樂嗎
太悲哀了吧
BONO說的市場,就是傳統的市場。
而不管好壞音樂,
下載就是會扼殺傳統市場。
BONO說的爛音樂一直都在,也一直都有人聽。
難道沒有網路的年代就沒有爛音樂嗎
當時好音樂還是在市場生存的很好啊。
市場要多元嘛。
不能說都是因為聽眾覺得爛音樂很多,所以聽眾們就會放棄整個市場呀?
如果以後數位版權真的成熟。
自由下載不再像現在簡單,要下載就得付錢,實體CD也不再生產。
大家純比下載量呢?
那遲早還是會有個人跳出來說:
"爛音樂扼殺了這個市場,就是一直有人要去聽爛音樂,要去抓爛音樂,所以把這個市場搞爛了"
我覺得BONO大概是從這市場撈了太多,所以感受很深刻吧。
他不能要求聽眾的耳朵水準都跟他一樣高。我們也是。
為什麼我會唱棒棒糖跟黑澀會的歌?
因為我天天都聽到。
不過我會自己找別的歌聽,有了比較,我自然不會付錢買棒棒糖的歌。
可是那些不會自己找所謂更好的音樂的人呢?
他的選擇自然也就去買他常常聽到又順耳的歌。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去挖,有耐心去挖,或是有時間有興趣去挖。
網路再發達再自由,最後的廣告還是要砸錢。大家都省壓CD的錢,還有更多的廣告預算可以去競爭。大量曝光造成的洗腦太容易啦。
另類音樂的市場本來就跟主流市場不一樣。
又不像是今天頂好賣的菜貴又爛,我就去大潤發買這種可選擇性的改變。
另類音樂市場變爛了,我們也不可能改變去聽主流的。
純粹只是運作機制上改變了。
傳統的人們還不習慣。
網路的介入是讓傳統銷售變差了。
我覺得等到以後網路跟實體上的市場機制確立以後,銷售量的比例其實是差不了多少的。
也別把錢很好賺的昔日榮景拿出來比了。我覺得那些賺過錢的老板跟歌手應該要搞清楚這一點,他們應該要準備好,應付更多獨立創作者的競爭才對。
張貼留言